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和长久之策。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国各省因地制宜发展菌草种植,并在种植菌草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依靠种植、加工、养殖、食用菌栽培为一体的产业链,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赢得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良好成效。
菌草哥将带大家回望去年全国从南到北以发展菌草产业中成效显着的两个省份,借此为那些既想种植、徘徊又担心种植菌草后能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旨在为这一部分群体提供一些启示,让更多的地方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等在2021年里投身到菌草这一新兴产业来,从而拓宽致富渠道(收入来源),壮大地方经济,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一、贵州省打造菌草循环产业链连通小康路
2020年8月22日,中央电视台(CCTV-2)财经频道《天下财经》栏目《走村直播看脱贫》大型融媒体行动来到了贵州省紫云自治县洛麦村。对这几年来紫云洛麦村因地制宜,发展巨菌草种植,并与食用菌产业有机结合,建立循环生态产业园,让百姓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门路,进行采访报道。
在紫云洛麦村,目前种植有2000亩的巨菌草,新鲜巨菌草可以喂养牲畜家禽把它加工成青储饲料后每吨的产值能达到550元,附加值比新鲜的鲜草增加了大概80%。
巨菌草还可以作为食用菌菌棒的原料,传统的菌棒原材料主要以碎木屑为主,使用巨菌草之后能少用30%的木屑,每根菌棒可以节约1元的生产成本,洛麦村的菌棒厂每生产700万棒这就意味着能节约700万元成本,洛麦村的菌棒不仅供给村里的160个食用菌大棚同时也打开了周边的市场。
当地种巨菌草、做菌棒,洛麦村驻村第一书记严召波表示现在洛麦村流转了2100亩土地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有一份土地流转费收入20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实现务工,除了一份务工收入到年底的时候还有一份产业分红,守着家门口全年有工作,现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2000元应该说彻底摆脱了贫困。
洛麦村还有160个食用菌大棚,就在前不久,村里还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建起了食用菌深加工厂,把鲜菇变成干菇。按照市场价,每斤鲜菇是3元10斤鲜菇能够加工成1斤干菇价格变成40元。有了深加工,洛麦村每个季度鲜菇和干菇的综合销售产值能达到370万元。
巨菌草、菌棒、食用菌,都能赚钱,那摘完食用菌的废弃菌棒怎么处理呢?它们会被变成有机肥又播撒回菌草基地的土地里。在洛麦村一套完整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已经形成。正是在此基础上,紫云县洛麦村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15.7%下降到目前的0.98%。村民们正信心十足,跟全国一道奔向小康。
二、贵州省拓宽产业链种草养畜
除了以巨菌草作为栽培食用菌菌棒的原料外,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大营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紧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小黄牛养殖和巨菌草种植产业,通过种草养牛,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截止2020年年底,大营镇全镇共种植巨菌草6000亩。
视频不长,请您耐心观看
大营镇人大主席许川说:“全镇6个养牛场,每个养牛场达到预定养殖规模,全镇每批次可养牛2500头牛以上,每头牛一天需要草料70斤,6个养牛场每天需要近90吨草料。农户可自己种植,没有劳动力种草或外出务工的家庭,坡土每亩每年300元流转费,田地每亩每年650元流转费,由村合作社统一把土地流转过来,再承包给愿意种草的农户种植。
计划明年2021年全镇菌草种植面积达1万亩,群众种植的巨菌草拉到养牛场青储饲料加工坊,一律按照450元每吨收购。”
许川还算了一笔账,每头牛纯利润500元以上,卖瘦牛育肥牛,一年养出栏3批,6个养牛场平均每批共出栏1500头,可实现利润75万元,全镇每年在养牛产业上可实现200万元利润。
2019年,是大营镇规模化发展种植巨菌草养牛的第一年,全镇镇公司统筹的产业实现总产值750万元,其中出栏牛实现的产值是800万元,全镇28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20年初每户贫困户分红2000元。
到了2020年,全年的养牛产业产值达875.32万元,除去成本纯利润达276.32万元。巨菌草种植规模达6000亩,产值达330万元,纯利润达180万元。
紫云自治县因地制宜发展菌草特色产业,利用巨菌草多用途特性发展食用菌产业和畜牧业,形成巨菌草种植、加工、食用菌、养殖、销售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助力脱贫攻坚的“绿色之路”,即为贵州省发展种植巨菌草的众多市、县、镇、乡、村当中的一个缩影。
预计2021年,贵州全省将扩大巨菌草种植面积达8.8万亩,继续建立健全菌草产业全产业链,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乡村发展活力,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